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东北地区与东部地区部分省市对口合作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健全广东省与黑龙江省、深圳与哈尔滨合作机制★,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借力推动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龙江装备制造业曾经有过辉煌的过去,但在转型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随着重型机械行业产能过剩,市场竞争异常激烈,我省装备制造业企业一度陷入订单不足★★★、销量下降的困境。习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讲话时强调★,解放思想、锐意进取,深化改革★、破解矛盾。当龙江振兴发展面临深刻矛盾和重重困难之时★★,今天再拾解放思想这一思想理论武器是非常必要的。解放思想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思想观念新引擎,我们需要及时发现问题,找到差距★,找准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突破口,大胆革新★★、科学求证,努力把龙江装备制造建设成为国之重器的新标杆。
一是建立装备制造工业云★★,打开供需新渠道。工业云致力于帮助装备制造企业以较低成本和技术门槛建立信息技术应用环境,开展行业共性公共服务,提供企业供需对接★,聚集区域行业共享资源。持续开展定制营销★、研发设计、智能生产等信息技术的示范应用和培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信息化应用水平。用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的思路转变企业发展的思维和模式,优化业务流程★★★,提高整体业务管理水平★★★。二是支持装备制造企业进行“互联网+”模式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制定出台《“数字龙江”发展规划》和《黑龙江省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加快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实施意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对于列入制造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发展试点的“原字号”企业应给予资金支持;对于符合《黑龙江省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投资指导目录》且设备投资在2000万元(含)以上的“原字号”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应给予购置新设备补助奖励。积极发展协同创新★★、远程诊断、在线监测等新业态,促进装备制造企业由产品提供者向提供产品和售后服务的转变。三是引导传统装备制造业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通过开展试点示范,提升装备制造“老字号★”企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制造水平。加快网络协同、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等新模式培育和推广★,推动装备制造业生产方式向智能化和精细化转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确定明年要抓好七项重点工作任务,其中第一项就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2018年习在我省齐齐哈尔考察国有大型装备制造企业时指出,装备制造业是国之重器,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把握优势★★,乘势而为,做强做优做大★★。这为龙江装备制造业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增添了信心。
装备制造业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正成为推动装备制造业加快实现质量效益提高★★★、产业结构优化、发展方式转变、增长动力转化的有力保障★★★,使我省装备制造业在高质量发展阶段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
一是推进产业园区建设★★,发展“飞地经济”。加大产业项目合作力度,发挥深哈合作园区示范引领作用,加快哈尔滨松北-深圳龙岗科技创新产业园区建设★★,引导广东省企业在哈尔滨、牡丹江、佳木斯、黑河等城市建设装备制造出口加工区★★★,推动我省企业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合作项目。二是推进关键技术研发合作,解决我省面临的技术瓶颈问题。推动广东省与我省装备制造业共建研发基地★,充分发挥我省电站成套设备、轨道交通装备、航空航天装备、机器人★、农机装备、数控机床等研发优势★★,学习广东省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建设经验,支持首台(套)装备制造的研发与使用方向,探索建立资源共享、协同创新的示范区内合作机制。三是加强人才交流与合作。人才是第一资源,组织广东省高层次技术和管理人才对口支持我省装备制造企业发展★,举办形式多样的线上线下对接★,建立跨省份劳务输出对接机制。增加我省干部赴广东省挂职★★、培训、交流机会★★,学习复制先进经验,推动思想解放、机制创新、改革发力。
抓住国家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一带一路”的历史机遇★,加速龙江装备制造业走出去。一是扩大优势装备有序输出。充分发挥我省电站成套设备★、轨道交通装备、航空航天装备、机器人★、石油石化装备、新型农机装备、数控机床等技术★★★、研发、制造优势★,壮大优势装备★★“走出去”规模。引导企业承包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工程项目,带动省内装备出口★★★。二是促进优势产能境外布局。结合我省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以企业为主体,以国际市场需求为导向,扩大境外合作区域。三是充分发挥“国际产能合作和装备制造业走出去”信息服务平台作用。定期组织相关企业参加洽谈会、对接会,为我省装备制造企业提供境外投资环境、市场信息★、对接渠道★、支持政策等动态信息。引导企业开拓境外市场★★★、规避境外投资风险,而且企业参会所需费用建议由省财政以直接或间接形式给予支持和补贴,单户企业年度补贴不超过5万元★。四是增强装备制造企业★“走出去★★”意识★。充分利用调研、召开企业家座谈会之机,宣传有关政策,引导企业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树立开拓境外市场意识,使境外业务成为我省装备制造企业发展新的增长点★★★。